学校主页|加入收藏

中国教育50年大事记(1949年至1999年)
发布日期:2016-05-16 浏览次数:

中国教育50年大事记1949年至1999年)

一九四九年

  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在知识分子中进行思想与政治教育,有计划、有步聚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    11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成立典礼。    1223-31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的正确结合。必须坚决正确地招待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会议代表。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地军管会接收新解放区的各级公立学校,组织开学复课,对学校进行整顿改造,取消国民党反动训导制度和反动课程。开设革命的政治课程和其他新课程。

一九五零年

  43日,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开学。这是全国第一所工农速成中学。此后全国各地相继举办工农速成中学。

  51日,《人民教育》杂志创刊。毛泽东为该刊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61-9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讨论改造高等教育的方针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方向。毛泽东、周恩来等出席会议。会议提出,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培养国家高级建设人才。

  66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上所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讲话中指出,有步聚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在这个问题上,拖延时间不愿意改革的思想是不对的,过于性急企图用粗暴方法进行改革的思想也是不对的。

  619日,毛泽东就健康问题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要求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次年115日,再次写信给马叙伦,提议采取行政步聚,具体地解决学生健康问题。

  75日,政务院发出指示:对救济失业教师与处理学生失学问题提出政策措施。    81日,教育部颁布新中国第一个《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82-11日,中国教育工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教育工作者是工人阶级队伍的一部分,教育工会以保护教育工作者利益,提高教育工作者阶级觉悟为主要任务。    96日。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波、捷、罗、保、匈五国学习。1130日,上述五国来华留学生陆续到达北京,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920-29日,教育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工农教育的实施方针、领导关系等问题。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出席会议。会议提出必须实现政府领导、依靠群众组织、各方面配合的原则,着重以工农干部和积极分子为主要教育对象,分别以文化教育、政策时事教育为主要内容。    10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

  12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    1214日,政务院发出《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

  1214日,政务院第六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构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据此,1951111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确定了处理受外资津贴学校的原则、办法和接受工作中的具体政策、措施。至1951年末,按不同情况,对全部接收外资津贴的大中小学校,分别改为公办和中国人民自办,收回了教育主权。此前,教育部已明令接办辅仁大学。

一九五一年

  319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制定发展和建设中等教育的工作方针与措施。会议提出,要使青年一代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5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为该报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全国文教界开展批斗《武训传》及< 武训精神>的运动,以期达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观点,对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目的。

  827-911日,教育部合并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讨论制定发展、建设新中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方针、任务。会议提出,争取十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以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培训相结合,五年内培养百万小学教师。

  920-28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讨论制定新中国民族教育方针。会议提出要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要任务,同时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

  9月,北京、天津20所高等学校教师开展以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为目的的学习运动。929日,周恩来总理在京津高校教师学习报告会上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的报告。11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   101日,政务院公布实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它以法令形式确立和充分保障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明确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和业余教育在学制中的适当地位。

一九五二年

  318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小学暂行规程(草案)》。    5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克服目前学校教育工作中偏向的指示》。    65日,教育部公布汉字常用字表,列出常用汉字1500个字。这个常用字表成为扫除文盲工作中的脱盲标准。

  627日,政务院发出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的指示。指示规定,从本年秋季起,全国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从1953年春季起,高等学校的学生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

  78日,政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高、中等学校学生中实行人民助学金制。此前该制度已在一些地区公立学校实行。   9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师的指示》

  910日,教育部发出《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的指示》,提出将全国私立中学全部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此项工作于1956年全部结束。

  本年教育部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进行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作,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并把私立大学全部改为公立。1955年又调整部分高等学校院系专业设置和分布,以改变高等学校过于集中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状况。经过两次大调整,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基本框架格局。

一九五三年

  113-24日,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召开大区文委主任会议,会议根据党和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提出"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文教工作方针。

  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教育工作,毛泽东主持了会议。会议作出抽调干部充实学校领导,编写教材,允许小学民办,注意青年健康,中小学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等决定。

  630日,毛泽东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924日,中共中央批发教育部党组、高等教育部党组、扫盲工作委员会党组三个工作报告。提出要使全国文教工作在中央统一方针领导下,逐步纳入国家建设计划的轨道。

一九五四年

  517日,中共中央批转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党组《关于全国文化教育工作会议情况报告》。批示指出,各级党委必须加强对文化教育工作的领导,使文教事业更有效地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服务。

  524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为此,529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央宣传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此后,许多城镇高小、初中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形成知识分子青年上山下乡第一高潮。

  829日,中共中央转发北京市委《关于提高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决定》,在批示中提出,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改进中小学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9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教育权利;对从事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一九五五年

  29日,《人民教育》发表署名文章:《实行全面发展教育中若干问题的商榷》,由此在教育界展开关于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的大讨论。

  210日,教育部发布《小学生守则》,513日又发布《中学生守则》,作为规范中小学生行为的准则。

  7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发出《关于工农速成中学停止招生的通知》。

  730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提出教育事业五年建设的计划和工作重点。

  114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教育中的影响和批判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此作为进一步进行教师思想改造和教育事业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12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出版,毛泽东在该书的序言和按语中对教育工作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一九五六年

  114-20日,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并代表中央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

  3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

  62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筹备处成立,4年后正式建所。

  915-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周恩来在会上作报告,指出文教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根据"掌握重点、照顾其他"及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方针,进行全面教育规划。争取在12年内分期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一九五七年

  227日,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7日,毛泽东和七省市教育厅局长座谈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

  312日,毛泽东在中共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没有知识分子,我们的事情就不能做好,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团结他们。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

  6月,全国开始反右派斗争。这场斗争有扩大化错误。从1957年夏至1958年春,在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学校中,一批干部、教师职工和大学生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80年中共中央为被错划为右派的同志全部平反。

  117日,毛泽东同邓小平、彭德怀、乌兰夫、陆定一、杨尚昆、胡乔木等在莫斯科大学会见我国在莫斯科的留学生、实习生,指出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一九五八年

  4月、6月,中共中央分两段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建国以来的教育工作,讨论教育方针和教育改革等问题。会议确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实现这一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并提出教育事业发展措施。9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由此展开全国系统的教育大革命

  530日,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提出我们国家应该有两种主要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并行。一种是现在的全日制的学校制度,一种是半工半读的学校制度;一种是8小时的劳动制度,一种是4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此前,在刘少奇直接关怀下创办的第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天津国棉一厂半工半读学校开学。全国相继办起各种类型半工半读学校。

  813日,毛泽东视察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时说,高等学校应抓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鼓励。

  111-1231日,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北京联合举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

一九五九年

  517日,中共中央为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指定北京大学等16所学校为重点学校。此后,又分批增加若干所学校,进行重点高等院校建设。

  5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试验改革学制的决定》,要求各地各部门有组织、在领导地进行学制改革试验。

  1120-124日,国家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召开高等学校科研工作(自然科学部分)会议,会议指出,高等学校是科学战线的一个方面军。开展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把高等学校的研究力量,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一九六零年

  3月、5月,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省、市委文教书记会议。会议提出教学改革方针、原则和文教部门大办生产企业、学术批判、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等问题的具体政策。

  38日,北京电视大学开学。这是我国的第一所电视学校。

  49日,陆定一在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教学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应适应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此后,全国各地开始较大规模的学制改革试验。

  410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提倡群众办学、集体办学,在十二年内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61-11日,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中,教育工作者占65.4%

  1124-1212日,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全国文教工作会议。会后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196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教育工作安排的报告》。次年2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批示提出,当前文教工作必须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由此,教育系统开始进行教育事业和教育政策的调整、整顿。

  一九六一年

  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材问题。决定由中宣部、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医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教材编写工作。

  7月、12月,教育部两次召开全国高、中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会议提出高、中等学校要缩短战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通过调整工作集中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并讨论调整教育事业的具体计划。

  730日,毛泽东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写信,赞成和支持该校实行半工半读和勤工俭学,希望各省也应该有这样的学校。从此,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成为全国探索半工半读办学道路的样板之一。

  915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963323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全是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三个《条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1958教育革命以来教育方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使全国教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轨,稳定讲稿教学秩序,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发展国家教育事业,起了积极作用。

一九六二年

  32日,周恩来在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广州会议)上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对知识分子要采取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要信任、要帮助、应改善关系,解决问题,对过去批评错了的要向人家道歉。陈毅也在会上讲话,给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421-5月,中旬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会议,讨论调整教育事业和精简学校教职工问题。525日,中共中央批发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调整教育事业和精简学校教职工的报告》,指出在我国发展教育事业,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办学和人民办学两条腿起路的方针,坚决改变国家对教育事业包得过多的办法。

  1221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首先集中力量,在省、市、自治区范围办学若干所全日制中学,在每一县(市)和市属区范围内办好一至几所小学,以提高教育质量。

  一九六三年

  35日,毛泽东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马马虎虎经,全国各级类学校普遍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

  58日,毛泽东在东北、河北的两个报告中批示:用讲校史、家史、社史、厂史的方法教育群众。此后,全国各级学校广泛开展访贫问苦,请老贫农、老工人、老红军做忆苦思甜报告,通过社会调查等办法,向学生进行阶级斗争教育。还指定一些城市中学开设了贫下中农子女班,招收少量优秀农村子女入学。

  1018日,周恩来召集教育部及有关部委。团中央、全国妇联负责人讨论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问题。指出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量大,关系也很大,决不能忽视。教育部工作不能大大、小小,要小大、大小。要有一个规划,加强中小学教育,扩大职业教育。

  10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和整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批示》,要求各地党政领导机关采取措施,加强对少年儿童的保护和教育;结合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中小学教师队伍有步聚地加以整顿。

  一九六四年

  213日,毛泽东在主持召开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说:教育的方针路线是正确的,但办法不对。学制、课程、教学方法都要改。之后,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厅局长会议,传达学习毛泽东讲话和中央有关批示、检查教育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提出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减轻学生负担,进一步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逐步实行两种教育制度。

  5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克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中央批示: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的,而且关系到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足够重视。

  7-8月,刘少奇在向中央各部委和北京市委干部的报告及在各地视察时,建议各省、市、自治区试办半工(农)半读学校。并至少在五年后才能初步总结经验,扩大试验,十年以后推广。

  9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组织高等学校文科师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2月,又指示组织高等学校理、工科师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此后,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在北京市几所中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

  一九六五年

  3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农村并农半读教育会议,10月召开全国城市半工半读教育会议,12月召开全国并工(农)半读高等教育会议。由此,全国再次掀起试行两种教育制度,大办并工半读学校的热潮。此前,1117日中共中央转发江苏省委《关于发展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的规划(草案)》,中央批示:半工(耕)半读学校我们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

  73日,毛泽东写信给陆定一,指出: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健康。建议从学生活动总量中砍去三分之一,使学生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此信简称七三指示

  一九六六年

  57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提出,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亦工亦农,亦文亦武,又批判资产阶级的社会组织。学生也应该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此信简称五七指示。在文化大革命。中阁下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61日,经毛泽东批准,新华社播发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攻击学校党委和北京市委的一张大字报。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从此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

  88日,党的八届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决定提出: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这一提法在文化大革命中一直为学校进行斗、批、改所奉行。

  8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首次接见全国各地来北京进行串联的红卫兵和学校师生。至1126日,共8次接见红卫兵和学生教师共1100万人。此时全国学校已完全停课,广大学校师生卷入全国大串联从而造成了社会大动乱。

  一九六七年

  19日,中央教育部被夺权,印章被抢走,档案被劫走,办公室被占领。

  37日,毛泽东在《天津延安中学以教学班为基础实现全校大联合和整顿巩固发展红卫兵的体会》的材料中批示:军队应对学校师生进行军训,并参与关于学校的各项工作。要说服学生实行联合。此即三七指示

  由此,一些高等学校提出了各种各样教育革命方案,进行了名目繁多的教育革命试验,全盘否定了建国以来形成的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规章和制度。

  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小组印发《毛主席论教育革命》一书。

  一九六八年

  710日,周恩来在对北京市公安局军管会关于人民大学教授何思敬死亡情况报告的批示中,严厉批评那种撇开国法和专政机关,由群众组织来私捕私讯,打人致死,专政机关置之不问的所谓群众专政的做法决非善策

  721日,毛泽东在对一个调查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大学还是要办的。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又回到生产中去。简称为七二一指示

  727日,根据毛泽东的决定,工人宣传队进驻清华大学。8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文革发出《关于派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的通知》。此后,各城市大、中、小学以及上层建筑各个领域普遍派进了工人宣传队,领导学校的斗、批、改工作。

  9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该报与《红旗》杂志评论员的文章:《关于知识分子再教育问题》。

  8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各地贫下中农从本月起陆续向农村中小学派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对学校实行管理。

  1114日《人民日报》发表山东省吉祥县马集公社两个小学教师的一封信。信中建议所有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简称为侯王建议。在它的影响下,许多地区的农村公办小学和教师被下放,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1222日,《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中引述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从此,全国各地城镇出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有1600多万人。

  一九六九年

  129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批转清华大学工人、解放军宣传队《关于坚决贯彻执行对知识分再教育给出路政策的报告》。该报告成为中共中央向全国推广的经验之一。

  41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把上层建筑包括教育、文艺、新闻、卫生等各个领域中的革命进行到底。

  10-12月,大批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规定中央所属的高等院校全部下放地方管理。

一九七零年  
6
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废除招生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学员。从此高等学校开始招生复课。

  7月,国务院科教组成立并开始办公。

  9月,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提出批极思潮,在积极纠正经济、外交、文化宣传、干部工作以及卫生、体育等领域中的错误的同时,十分重视肃清极思潮在教战线的影响。

  116日至20日,周恩来5次同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等外语院系负责人和师生座谈外语教育问题。   

11月24日,毛泽东在一份报告的批示中提出:大、中、小学(高年级)可以利用寒假实行野营训练。12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大中城市学校的野营训练可以在寒假或暑假期间分期分批地进行。

一九七一年

  415-73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通过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全面否定解放后17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两个估计,即: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029日,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执行局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利的决议。197810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成立。

一九七二年

  72日,周恩来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时,赞赏他关于加强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和培养研究人才的看法和建议。并要求陪同会见的北京大学教授周培源要提倡一下理论把北大理科办好,基础理论水平提高

  106日,周培源在《光明日报》发表《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的文章,提出在理科教育中对基础理论的教学、研究应予足够的重视。此后,*指使上海《文汇报》连续发表文章对周培源进行围攻,并把矛头指向周恩来。

一九七三年

  7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在高校招生的文化考查中交了白卷的张欠铁生的一封信,并加了编者按语。
8
10日,《人民日报》予以转载。江青、*吹捧张铁生是反潮流的英雄。由此煽起了一股否定文化的歪风。

  10月,清华大学工军宣传队发动三个月运动,批右倾复辟回潮,全国高校纷起仿效。

  1212日,《北京日报》以《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为题,发表一个学生在与班主任发生矛盾后根据家长的意思写的信,和《北京日报》予以全文转载。由此,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掀起了一股破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潮的浪潮。

一九七四年

  118日,中共中央将江青一伙组织人编辑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转发全党。

  1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的情况简报》,要求就一个中学生因外语考试交白卷,受到老师批评后自杀身亡事件进行严肃处理。由此,许多教师遭批斗、下放、开除、判刑。影响所及,使许多学校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抓文化课教学,不敢进行文化考查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22-8日,国务院科教组召开教育战线第二次批林批孔座谈会。以此推进正在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作为运动联系实际,在教育界揪复辟势力的代表

  84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初澜的文章:《为哪条教育路线唱赞歌--评湘剧(园丁之歌)》事件。

  929日,国务院科教组、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门办学的通知。各地大中小学普遍搞开门办学,由此打乱了学校的教学计划,搞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

  1221-28日,国务院科教组、农业部、辽宁省委联合召开学习朝阳农学院教育革命现场会。会议提出,要使学校真正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此后,全国掀起宣传学习朝农经验的浪潮,大搞阶级斗争

一九七五年

  5-10月,教育部部长周荣鑫根据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开始积极整顿教育工作,力争使教育战线上的混乱局面有所扭转。

  915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在说:我们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顿。

  1027日,邓小平又说:现在相当多的学校学生不读书,这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他坚定地支持和领导了教育整顿工作。

  122日,《红旗》杂志发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124日,《人民日报》和其他报刊予以转载。本文是四人帮搞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大进攻信号

一九七六年

  26日,《人民日报》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为题,发表了关于清华大学教育大辩论的情况报道。在此前后,北京、上海、辽宁等地的学校相继开展教育大辩论,掀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浪潮。但它遭到多数师生的抵制。

  4月,北京和全国各地学校的师生参加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遭到了四人帮的残酷镇压。

  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各地学校师生与全国人民一起举行集会、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胜利,愤怒四人帮的滔天罪行。

一九七七年

  35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把教育战线学雷锋的运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410日,邓小平写信给中央,提出两个凡是问题。524日,他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

  88日,邓小平在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否定两个估计。他说: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主导方面是红线,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好的。他还说:我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中央也同意了。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919日,邓小平与教育部长刘西尧谈话时指出:对1971年全教会纪要进行批判,划清是非界限。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体系。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教育部要争取主动。大胆放手抓。由此教育战线以推翻两个估计两个估计为突破口,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0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从此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

  113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的通知》。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中断的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从此开始恢复。

  1118日,《人民日报》发表教育部大批判组的文章:《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揭批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

一九七八年

  年初,根据邓小平指示,教育部成立巡视室,标志着我国督导制度的恢复。

  37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恢复和提升教师职务问题的请示报告》。至1981年,高等院校中原有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都恢复了职称。

  3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和提高。  
4
22-516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22日,邓小平发展重要讲话,强调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质量。会后,6月至9月,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召开教育工作会议。7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826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从9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执行《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以后又相继发布了《高等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和《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成为新时期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830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央教育电影制片厂。

一九七九年

  22日,教育部、外交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外国教材引进工作的规定和暂行办法》。本办法自1979年起试行,对快速编审出版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社会主义新教材,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起了推动作用。

  26日,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举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北京举行开学典礼。

  319日,中共中央批转教育部党组的报告,决定撤销1971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和1974年中共中央转发的《关于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的情况简报》两个文件。中央批示指出,这两个文件,是在四人帮及其亲信一手把持下炮制出来的是错误的。它在教育战线的危害极大,流毒很深,应当继续批判。由此而造成的冤案、错案、假案,尚示平反昭雪的,要抓紧解决。

  323-413日,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会议讨论了1978-1985年的《全国教育科学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到会讲话,并代表教育部宣布,1958年批判心理学和1963年批判母爱教育是错误的,予以彻底平反。

  412日,中国教育学会成立。

  415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教育研究》杂志创刊。

  422日至57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座谈会。

一九八零年    212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于19811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正式建立。198152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家教委据此制定了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系列规章制度。此后,我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显著增强,规模不断扩大。

  95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意见》指出,发展高等教育应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107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把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10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大力扶持和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和具体措施。

  1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在80年代全国应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历史任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而普及初中教育。

一九八一年

  1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北京、天津、上海、辽宁三市一省先行试点。

  114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等七单位《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请示》和《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明确提出,自费出国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条渠道。并对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条件、审批费用、待遇、政治思想工作和管理教育工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331日,国务院批转教育《关于抓紧解决中小学危房倒塌不断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问题的请示报告》。批示指出: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建议采取的6条措施,尽早解决中小学危险房屋的维修和翻建等问题。

  81-1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教材,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1118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凡文化大革命以来参加工作的青壮年职工,其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的实际水平不及初中毕业程度者,一般应补课。1982112日,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此后,各地及企业开展双补工作。

一九八二年

  39日,国务院批转教育、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安排外国进修生和研究学者有关问题的指示》。

  85日,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在北京开幕。邓颖超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开幕式上讲话。

  810-19日,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举行。

  91日,党的十二大把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从此,确立了教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9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同意教育部恢复出版《教师报》,并改名《中国教育报》。

一九八三年

  8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在充分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引进现在国外的华侨华裔人才,将大大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9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926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

一九八四年

  2月,邓小平在上海视察中国福利会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时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528日,教育部发出通知:中小学进行计算机教育试点工作。6月教育部拨款20万元购置300台计算机及配套设备,装备30所小学作为试验点。

  88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在22所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并发出《关于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几点意见。

一九八五年

  1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教师节的决定。决定每年910日为教师节。

  3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18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建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制度,奖励高等学校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328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长春5市初中招生制度材料的通知,从此逐步推开取消初中招生入学考试,凡准予毕业的小学生就近直接升入初中学习的办法。

  515-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并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情况,研究贯穿执行的步骤和措施。519日,邓小平出席闭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527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并于529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

  618日,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教委成立后教育部即予撤销。

  7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科委、原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报告》。11月,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确定,由北京大学等73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首批试办10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811日,国家教委、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国家机关党委联合举行欢送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培训中小学师资讲师团大会。*在会上讲话,阐述讲师团工作的意义和当代年轻知识分子的成长道。

一九八六年

  225-28日,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等9单位在京召开卫星电视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决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卫星电视教育。101日,卫星电视教育正式开播。

  4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7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428日,国务院发布《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自71日起施行。规定教育费附加专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1990年国务院对此规定进行了修改。

  96日,国家教委发出《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

  922日,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及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成立

  925日,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根本任务。

  1230日,邓小平就1986年学潮约见中央负责同志并作重要讲话。指出,要理直气壮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争取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九八七年

  227日至28日,国家教委和河北省政府联合在河北涿州市召开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工作启动。1988930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国家教委《关于组织实施燎原计划"的请示》,原则批准国家教委实施燎原计划的总体设想。1989523日,国家教委发出在全国建立百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通知。

  5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改进和加强高等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与措施。

  66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本年,国家教委批准26所高校举办第二学士学位班。

  615日,国家教委、财政部发出《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

  623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从根本上改变成人教育基础薄弱状况的工作指导方针与措施强调把开展岗位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这是成人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

  78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指出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办学的补充,应予以鼓励和支持。

  731日,国家教委、财政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的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规定在1987年入学的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的新生中全面实行奖学金制度和学生贷款制度。

  1025日,党的十三大提出,必须把坚持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1118-22日,国家教委在湖北长沙市召开了11个城市办学方向研讨会,从此启动了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一九八八年

  25日,国务院颁发《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61-4日,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准进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改革。

  12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一九八九年

  323日,邓小平在会见乌干达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时谈话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

  55日,国家教委发出《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自费生意见》。

  929日,江泽民在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要继续贯彻尊重人才的方针,努力为知识分子创造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要关心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

  10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实施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1990519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金寨县诞生,救助50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1211日,江泽民给北医大学生布仁巴雅乐回信。信中指出:青年中有一大批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人,他们代表了当代青年的主流。

  1217-24日,国家教委召开全国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山东现场会。

一九九零年    412-1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国家教委党组联合在京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江泽民接见全体代表并与部分代表进行座谈,要求对青年学生进行近代史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教育,对青年学生要热情关怀。

  53日,首都举行纪念五四报告会。江泽民作《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使命》的重要讲话。阐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

  820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到1993年,全国各地均实行此项制度。

  1217-21日,国家教委、国家科委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会议提出高校科技工作是我国科技工作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把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与培养人才密切结合起来。

一九九一年

  39日,江泽民致信国家教委负责人李铁映、何东昌,就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国情教育问题作出指示。为落实江泽民的指示,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

  415日,国务院发布《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426日,国家教委发布《教育督导暂行规定》。

5月21日,国家教委又发出《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和《实施< 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试点的意见》。我国普通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

  66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大力发展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意见》。

  729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实施< 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实施调整会考,是对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和考试制度的两项改革。

  9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0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根据90年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任务。

一九九二年

  127日,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城市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工作指导纲要》。

  520日,江泽民与首都应届高校毕业生代表座谈,指出努力为各种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正确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分子的创造才能,应当始终成为我们党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

  821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深化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高校改革力度,激活办学机制。

  8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受邓小平委托给北京大学等高校学生回信,对学生们的良好祝愿表示谢意,殷切希望大学生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公开发表后,北京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学生给邓小平写信,对他的讲话表示衷心拥护。

  923-25日,党的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提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

一九九三年

  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及任务。

  112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办学体制,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校办产业。

  2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制定了我国教育90年代发展的目标中、战略和指导方针。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最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决策性文件。19947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和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实施《纲要》。

  31-4日,中国全民教育国家级大会在北京和河南召开。会议通过《中国全民教育行动纲领》,提出全民教育目标及措施。

  8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决定》。对扫盲的组织工作、基本扫除文盲单位标准、巩固扫盲成果等条款作出修订。

  10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411日起施行。

一九九四年

  111日,全国教育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李岚清致信祝贺。

  314日,国务院发布《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以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同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意见》。《意见》提出,把绿色证书的组织工作作为一项工程来实施,对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进行岗位培训,培养一支能够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

  46日,国家教委发出通知:建立国家教育督导团,负责对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职能部门对中等以下教育及有关工作的管理进行督导和评估;指导地方督导工作等工作。

  614-17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实现9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而奋斗。江泽发和李鹏、朱?基、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讲话。

  823日,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8渠道的作用。

  同日,国务院发布《残疾人教育条例》。

  8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南。在此前后,国家教委等单位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了观看一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阅读一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建立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唱一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等活动。

  91日,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九十年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实施意见》。

  1022-24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大连召开全国教师住房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和推广各地、各部门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经验及做法,研究加快教师住房建设和改革的方针政策及目标任务,以推动全国教职工住房条件的全面改善。李岚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一九九五年

  126日,国家教委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

  316日,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工作的报告》。指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任务,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

  318日,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19959月有起施行。《教育法》以宪法为依据,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地位、任务、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教育制度。

  4月,国家教委设立< 国家教委留学基金会管理委员会>。决定改革现行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选派和管理办法,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报名、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布录取结果、签约派出、违法赔偿的新选派办法。

  7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着重抓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其目标是,争取到2000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基本形成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职责分明,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经费投入,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条块有机结合的体制框架。

  914日,国家教委、财政部发出《关于进行<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的通知》,启动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从1995年至2000年,中央财政拨出39亿元支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加上地方各级政府的配套资金等,工程资金投入总量起过100亿元。这是建国以来中央财政教育专项资金投入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工程。

  11月,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标志该工程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第九个五年计划,并由规划设计阶段转入全面实施阶段。

  1212日,国务院发布《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分类与适用、条件、考试、认定等作出规定。

一九九六年

  325日,第一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李岚清在此之前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中小学安全工作。

  328日,江泽民与上海、西安、西南、北方四所交通大学领导座谈。指出,我们的经济工作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重要转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51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自199691日起施行。

  99-12日,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和李岚清等出席并讲话。会议提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是:坚持方向,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促进发展,提高质量,提高效益。

  927日,江泽民向部分贫困地区在小学转赠音像设备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将出访时外国朋友赠送的20套音像设备转赠给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以支持这些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

  1119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德国学术研究网(DEN)联网开通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

一九九七年

  731日,国务院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自101日起施行。提出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

  912日,党的十五大在北京开幕。江泽民在开幕式上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1014日,教育部在深圳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研究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和办学特色。

  1120日,李岚清视察清华大学教师筒子楼改造工作,了解高校教师住房建情况,指出尊师重教不能只在口头号上讲,要为教师办实实在在的事。

一九九八年

  310日,新一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经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

  319日,朱?基总理宣布,中央决定成立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朱?基总理担任组长,李岚清副总理担任副组长。

  69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54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学是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提出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任务。

  8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于199911日起开始实施。该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915日,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浙江大学。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大学。

一九九九年

  1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它是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明确提出了到2000年和20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

  425日,江泽民写信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祝贺他主持编写的《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江泽民在信中强调,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

  615-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江泽民和朱?基、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全教会和《决定》赋予素质教育以时代的特征和新的内涵,并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人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会后教育部根据会议精神,进一小扩大了当年全国高校的招生规模。

  812日,教育部召开教育界深入揭批*功座谈会。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会上指出,今后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为教育事业继续前进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

  97日,教育部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并与中国工商银行制定《国家助学代款管理操作规程(试行)》。国家助学贷款的目的是通过银行贷款帮助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国家助学贷款利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



下一篇:· 2014年教育大事记